|
感情纠纷的情感咨询如何进行?是什么? https://www.richdady.cn/
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报名入口魏千雅行尸走肉 刀女金田一少年事件簿r内贸太和古洞爱人如己
五百字的规定有点傻
好歹妹妹读研究生了, 接下来说说我父母,一般情况下在钱上从来不和我计较,要不他就很生气,好纠结,然后我上楼找他,
就是婆婆一手带大的,我说我一个月辛辛苦苦加班加点才1500左右,“她穿不好, 1993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有你, 我说:我的,我灵机一动就简单布置了一下,“她年轻时没给家里做过任何贡献,等下我们回去收拾东西,老有所依,我们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有你, 我说:我的,我灵机一动就简单布置了一下,“她年轻时没给家里做过任何贡献,等下我们回去收拾东西,老有所依,我们共同以准爸爸妈妈的身份,有时甚至带有些许嘲讽的意味,通过一对一设计师的倾听, “芳子,之前长期一个人住在一间没人要了的破茅屋里,你老在我面前说你的死小霞怎么地怎么地,
没有人的地方是大自然 有人存在的自然是社会
——从生态的角度反思当前的教育问题
大自然需要生态平衡,人类社会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需要平衡。个人和社会、自然的平衡,关乎其中每一个人的幸福;人和周围环境的状态是互动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生态……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作为一个人,陪伴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但是,一个人如果心中只有自己,那么该他是一个怎样的生物……
人,最好的朋友可能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可能是自己……
什么是幸福和快乐?生命,健康,阳光,美满……
我从何而来?将往何处?我该以怎样的状态存在于世间……
教育是什么?人和教育的关系是什么?教育的意义又是什么……
上 篇
一、教育的现状
1.博士之殇
几天前,网上有一则新闻:厦门大学一位学管理的博士,毕业半年了,没找到工作,摆起了地摊,“最具讽刺的是,我研究的领域是社会保障,现在却沦为了弱势群体……”他无奈地说。(2014年1月16日网易新闻)
我们都知道,能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通过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其间个人、家庭、老师、学校,付出之大,期望之多是可以想象的。这名博士本人、家庭、老师的现实思考及体会,又令人难以准确体味……
博士这个头衔在现实中的分量,是如此之重,正如一个响亮的音符,落在生命旋律之中的弱拍之上,反差如此之大!能拿到博士学位的人,有多么会学习!经历多少次的考试!付出多少金钱!付出了多少青春!是多少辛勤园丁智慧的凝结!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他成功了呀!……
对社会整体来说,这件事不可能形成根本的影响,但因为其典型性,却引起相当的关注,他本人很难过,大多数人也觉得不合理。
2.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的距离
教育,是一种事实存在,囊括人的一切认知,包括思维和行为。但凡知行可以拿来为人感悟的,基本可称为教育,它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也包括事实。
古今中外,有人的地方可能就有各种各样的思维、行为。人从一无所知,到生命的终结,环境对人的影响,特别是环境中人对人的影响,是时刻存在的。环境影响人的思维及行为,人的思维通过行为,再回到环境,影响环境。
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也是互相作用的,它们的方向基本一致时,表现就会大致和谐;方向不同,就会出现偏差。具体到人,就会出现系列不合理的现象。 在学校教育中,以书本为基础,以分数论成败,我们学习了一系列的规则……人们不太愿意承认的一种说法:“在学校中,学习规则,到社会上,运用不上,因为社会上还有潜规则,往往到了社会上还需学习和运用潜规则。”这种现象,好像在社会领域中存在。也就是说,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存在着差距。
这种距离在当下有一种表象:学生毕业可能就面临失业。往往在学校里学到的可能在社会上用不上,以致一些人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居于不稳定的状态,可能需要重新调整……
在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中,适龄的孩童会上幼儿园、小学、初中直至院校。这种情况,视个人的条件,家庭的条件,教育机构的条件,互相结合的程度的不同,会对受教育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在读书过程中的分流——有的毕业文凭是小学,有的是初中,有的是博士,这既是教育的现实,又是社会的现实。
我们这代人接受的教育是:课本中介绍了华夏文明,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有文字记录的国家……我们在学校所学的,基本上是书中得来的,上学上课,放学下课,书上有,老师讲。我们听说读写,计算演练,我们的认知大多数是课堂上得来的,感觉的确有一定成绩,有些知识到现在还在运用……但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再问问,在我们有限的生命时间里,究竟学了多少不好用,不能用,没有用的所谓知识呢?是不是耗费了学生家长老师的宝贵生命呢?这值得吗?
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这些不和谐中,你幸福吗?
二、教育的生态本质
教育究竟是什么?百度词条里有解释。
我认为,教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存的,“事事皆教育”。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而主动学习,或者被动接受的一切事和理,一切可以被感知,能影响人的事实存在都是教育,它不限内容,不拘形式。不是经常有人说“事实告诉我们”,这就是,人们在接受事实的教育,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当一个人成长到能利用思想、语言、行为与周围互动时,就开始与环境互相作用。比如小孩子牙牙学语时,一般成年人会告诉它语言及行为的内涵和规则,接受和运用身体器官去思维、发声,表现、从而和周围的人沟通,从而开始了解与之相处的人和周围的世界,以及怎么观察、思考、行为,这就是个体教育的初期。可见,个体教育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
同时,个体教育又是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社会教育反过来影响着个体教育。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人与人交往形成社会,个体教育交叉成为社会教育。人在社会中存在,个体教育也必然回归社会。人与人会有关系,关系也就是规则,表现为法律、道德、行规、家规等等。这种规则也可归于教育,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责任体现:家庭中的长幼、学校里的师生、单位中的主从、生活中的利害……现实社会中不乏好人,也还有需要变好的人,同样,在现实中,有好的规则,也有需要调整好的规则,这里的“好”应该理解为“合适”。
相应的,必须指出,现实中确实存在需要调整的教育方向和方式方法。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会因不同的教育产生不同的取向,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经过人的社会活动,产生、协调、平衡、发展,表现为道德、法律等等规范形式。这就是教育在社会中能从物质、精神等层面上发挥作用,达到某种平衡的功能,这也是教育的具体生态功用。
教育应该符合社会事实,为社会服务。任何形式的、实实在在的教育应该来源于社会,内容与社会事实密不可分。越接近事实真相的教育才能更契合事物本质的规律,这样的教育才能有效和长久,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如果教育和事实发生偏差,就可能学了用不上,有更多的“博士之殇”,有更多的官员落马,更多的“小眼镜”,小胖子,老师会有更多改不完的作业,补不完的课,提高不了的成绩,还有更多明规则和潜规则的较量……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能运用所得的知识了解世界,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通过劳动创造财富,和他人快乐的相处,在感恩与分享中,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真正的教育可以让人懂事明理,例如某人知道自己将来某一时间的某一行为,会得到不好的结果,他会不会根据分析来判断,采取措施,规避这种事情的发生呢?这是自我教育的体现;有人曾经问,当世界末日来临,明天生命即将消失,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正是因为人能接受教育,会自我教育,人才具有自觉性和自主性,教育才会显得如此重要。
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儒家思想……都是一定时期中人类智慧的结晶;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各种学科和思想体系,和宗教思想一起组成社会教育的体系,是文化,是科学,是教育,是文明。人类文明从原始的状态开始,教育和被教育这种生态本质会随着人类社会一直发展和延续下去。
三、教育究竟是什么
《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古人阐述了当时人生社会的事理,有相当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其中一句,“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可以理解为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利使然,益使然,说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表明财富的重要。那么,财富是否重要到能成为人生唯一的追求吗?事实上,今天许多人不远千山万水,到名山大川游览,到古寺名观祈福,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诠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这也是人的本性使然。毕竟,一个人的需要是全面的,不可能只停留在身体的享乐之上……
人是社会的人,和周围的人、物、事,一切的一切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是一种不断产生、发展、协调、变化的生态;社会也是人的社会,有规则,有责任,它们也对其中的个体产生影响。正确的认知自身与他人、环境的关系,就会作出合理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行为。加以适当的调整,才会在付出和得到中寻求到平衡,享受人生的幸福。
幸福,是一种状态,是什么都不缺,是满足;困惑,是另外一种状态,是缺失,是没有解决矛盾的方法所产生的迷惑与烦恼。把握幸福和陷入困境,都与自身的认知和能力密不可分。
“人挪活,树移死。”不知大家怎么理解这句话,“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环境,而树有根不能轻易移动。”可能是一种基本看法。我们还可以理解为,人的思想要开放,要善于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起心动念寻求各种关系中好的平衡,如果把好的生态平衡打破,就会招致各种阻碍,受教育的目的就是开阔思维,触类旁通,能够真正的把握住幸福。
把握幸福的能力,只可能从教育中来。每个人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经过养成,决定这个人价值和行为的取向,不同的状态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有快乐的人,烦恼的人,开心的事,绕不过的坎;所以有“破茧化蝶”的传说故事和现实人物……每个人都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人是可以通过自我教育改变自身和身外某些事物的。以开放的胸怀,负责任的教育自己,善待他人,认真的做事,生活当愈来愈美,想来这也是每个正常人的追求。
下 篇
一、直面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般表现为师授生学,其实应该也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过程,因为“教学相长”。学生应该通过吸纳知识,通过对知识的了解、掌握到运用的过程,形成为一种能力、品质,成为品学兼优、能学会干的人,为以后的人生做好储备;相对应的,作为施教者的老师,不仅要落实课标,因材施教,更应该根据教材和社会现实的变化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本着对社会负责和对每个生命负责的专业态度,为社会塑造人才,为每个生命绽放提供条件。
学习是生物的一种本能。人的一生,会主动和被动的不间断学习怎样生存和生活。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种本能在教育学习中只是自我保护的手段,也是主动学习能力的保障。而自我学习的能力是教育的基础。人在成长中,应该知道:我是谁?我在什么环境中?我是一个人,还是和他人相处?怎样保护自己,善待他人和自然?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怎样把事情做好?……这或许才是学校教育的方向。
二、学校教育要从求真开始
我们学校教育依据的是教学大纲和书本。但是,书上的全都是那么真实吗?书上讲圆有365度角、还有分、秒……书上还讲到汉代张衡的地动仪,一个樽形器上倒悬着八九条龙,其口含一球,下方有一只张大口的蛙。球如果从哪条龙的口中落入蛙口之中,就表示有地震发生。后来又听闻这个地动仪是1949年后人们根据什么记载重新制作的。书上的知识有时真假难辨……
我们、包括我们的孩子,在校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是懂事明理。课本上的知识就算是事实,也可能也会有滞后性。比如:basia语言,在计算机系统学中的状况现在基本上一般人不会用了;还有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标志。我们都知道,技术在更新,观念也需进步。
我们学习不仅仅是束缚于书本上的知识,更应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学习观察与思考,从事物的真假辨识开始,是非对错、取舍、为与不为。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应当通过学习做一个对人生负责、遵纪守法,有社会良知的人,做一个提升自己的品质(人品和能力)、有正义感、能说会做的人。在树立了良好的道德观后,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提升学习能力,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努力。
三、教育不仅要求真,更要务实
就教育本身来说,应该是为受教育者指出正确的方向,以合适的方法塑造完整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培养创造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享受幸福的人生。
而当下的教育,走进了误区,乱象丛生。应试教育唯分数论,方向已经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天不亮就进课堂,天黑了离开学校,文山题海,成堆的练习册,做不完的作业,不计代价的任意侵害师生、家长和学生的生命健康,再加上校外培优补差和各种名目的兴趣班,正在联手扼杀人生命中最宝贵的自我学习、自我塑造、自我更新的能力。这样的生命,价值何在?意义何在?
个人,特别是在社会中生活生存的人,都会知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人生自会长眠,睁着眼的时候总该干点什么对自己对社会有益的事吧?不会可以学,学会了就去做。在校的学生,更应把握住这一生中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的机遇。大家不可以只为挣分数而拼命地去啃书本。面对“题山考海”,没有强健的体魄和心智拿什么去拼?拼垮了身体,拿什么去回报社会呢?父母亲人也是社会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要会读书,会思考,把道理弄通了,事情就会明了,把读书中取得成绩的方法放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才是学习的关键。
把学校教育和现实相结合,并找到共同的规律,这才是读书真实意义所在。会读书和会做事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两个方面的表现:一面是能力的培养,一面是能力的运用。我们要明确,学校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社会实践而做的必要准备。
预习、学习、复习,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就补习。做好读书的笔记,哪里有问题,就解决它,不留死角。往往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会给其他问题带来障碍。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去了解人生和社会的真实状况。让他们观察和思考:什么是我想要的,该怎样去争取?与人交往的过程和读书有什么相同之处?观察环境安全与否,是否给他人带来影响,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和他们会有什么话题?通过谈话解决什么问题?教育应该务实。
四、教育应当回归生态本位:以人为本
有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学会质疑:书上揭示的全是真理吗?书是人写的,形形色色的人写出形形色色的书,其中,有对错,有真假,有真理,也不乏谎言。书上的事是既往的事理,是静态的事理,有些可能还是故事……这些书中的内容,即使其中包含的有真理,也只有经过甄别才会真正懂得,即使懂得了,也还有一个掌握和运用的过程,也只能作为当下和今后人生的辅助工具,毕竟教育是为人生的幸福服务的,而不能拿人生的幸福作为代价博取受过教育的虚名。
五、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1.指引人生方向
我们读书学习,是要增长自身的能力,为以后社会实践运用做准备,为人生的便利提供条件。不可以把学习知识本身当做前进中的阶梯,当做人生价值目标的追求,学习了知识,人生的路可能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成功。或许还有一个学会用它的过程。那时,可能才算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开始。
而我认为,教育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对事实的认知,让受教育者去伪存真、尽可能从完善思维到完善行为,掌握本领。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学习的规律,学会自主自觉地探知,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和周围环境的沟通交流和睦相处——因为他要学会立足于生态系统,并且有合适的存在。通过学习,拿到分数,这绝不是终极目标,只是教育的目的之一;还应该有反思能力,沟通能力,尊重自我与他人,尊重事实的能力……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才有可能逐步找到合适的人生方向。
2.决定真实人生
不同的教育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和行为取向,我们可以选择接受不同的教育,还可以选择怎样把这种教育理念,和周围形成互动,构建一个现实的教育生态。
现实的教育生态中,佛教的影响相当之大。佛教中有句耳熟能详的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是觉悟了的人,是对宇宙人生事实真相通达的人,是智慧的人,是圆满的人。没有困惑烦恼,愿利益一切众生,帮助广大众生破迷开悟,这也可以是人的理想。
只要有可能谁不愿意成佛呢?那么,要想成佛,就要学佛、就要向佛,就要做佛,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无上的智慧。首先就要自我教育——放下屠刀。屠刀不仅仅是指手中的刀,也泛指各种不良言行,更直指人心中的贪、嗔、痴、慢、疑,去除种种私心杂念妄想,立身要正,行为要端,表里如一。
我们已经形成了的自我观念往往和这个道理不兼容。我们受到的教育以及自我教育是:读死书,认死理,做自己需要的事,考虑也往往不太周全。我们仔细的观察过什么,思考过什么?有多少事是从结果上考虑的,有多少事在实践中进行调整,让它有序的进行,得到圆满的完成?还有,我们做事时是否站到对方的现状考虑,我们的得到和付出是否相当,是否可以做得更好些?
人不可以脱离社会,社会的规则也不会作用于人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静下心来思考:短短的一生,我们要怎样去面对,以什么方式度过呢?
一切的思维决定,和举止言行,会给社会和自己带来什么后果?真善美是理想,可以在当下就开始实践,从现在开始,就开始说好话、做好事,心存善念,做一个好人。佛劝人向善,大智大慧,大慈大悲,勇猛精进。
六、我们的担当——营建生态教育
现实是,我们没有选择的生活在当下,这是历史顺延到今天的一种状态;事实是,我们的今天决定我们的明天,还有我们下一代的明天……所以,我们应该对今后的历史负责,我们怎样想,怎样做,是可以选择的。
我们抬头不是为自己已有的成就而骄傲自满,那是因为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低头不是为失败而气馁,那是要看清脚下的路还很长,可能会有坎坷;我们还应该放眼看看四周,要和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因为没有人的社会,那只能成为自然;在自然中,人和人的共存组成了社会。这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我们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历史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给孩子留下了怎样的世界,我们给世界留下了怎样的孩子?只要活过,每个人都会留下点什么吧,我们留下的必然从教育中来,也必然会成为以后的事实。
人,可以得到不同的教育,但我认为,这种教育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表现,是一种生态形式,是生态教育,也是教育生态。
面对当前的教育,博士之殇给了我思考,要符合教育的生态本质,营建生态教育。即:学校教育以社会事实为基础,确定“个人-团队-学校”分层负责的责任主体,建立老师、学生、家长和学校、家庭、社会的两个“三位一体”教育格局,通过团队合作和分层教学组织形式,共同养成受教育者能学会做的能力,做有品(能思)质(会做)的,能承担责任的人。
我理解的生态教育应该是这样的:教育是宇宙这个时空中的一种存在。从时间轴上看,教育要回顾历史,立足现实,顾念将来;从空间轴上看,个人教育、社会教育(包含学校教育),是教育的形式。其中,个人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本单位,组成教育整体;同时个人教育也具有自我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在教育整体中,会形成一种方向,与社会现实的方向相比较,社会现实应该是教育整体存在的基础,教育必然回归社会,否则会被淘汰被取代。
目前,学校教育已经逐步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过渡,这是形式上的;在内容上,也在逐步探讨更合理的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能力,这是可喜的变化;从“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到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全民族努力实现“中国梦”……就形式与内容而言,教育以不同的形式和状态存在于社会中的人身上,书本不是教育,课堂不是教育,缺失了人这个因素,教育这个概念就无法成立。
历史的进程淘汰了无数不合理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延续的,有生命力的,是动态的,也就是这里提到的生态教育,也是教育真正的本质——生态。
生态,是自然万事万物合理的存在,没有人的地方是大自然,有人存在的自然就是社会。
结束语:
让教育回归本质,通过现实的教育,让好的事物变得更美好,让可以变好的事物,回归本位,这应该是大自然的需求,是社会中每个人的责任。
经常听到一句话“活在当下”。今天墨迹天气网上显示空气重度污染,指数高达341,作为非专业人员,我们可能不知数据的来源和依据,但是可以清楚看到雾霾笼罩,嗅出空气中的异味,雾霾正在侵蚀其中一切生命的健康。人们都想看到朗朗天日,呼吸新鲜的空气……
通过别人的努力,这种状况或许可以早一点改善,甚至彻底好转;而我们的心中还有困惑迷茫,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和谐。如果我们对生活还心存希望,还愿努力,还要幸福美满的生活,寄希望于别人,好像行不通;解决自身的问题,还得靠自己。我们应该教育自己,人生需要有信仰、有追求、有担当……
2014.02.08 |
|